《圣入无分别总持经》(Avikalpapravesa-dharani)为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弥勒菩萨所造的《辨法法性论》,其中有关离相悟入无分别智之教法及修持次第,即是依据本经建立。
此一经一论之意趣一如,皆旨在引导行者悟入无分别智;依道位而言,则可说是由加行位过渡至见道位的重要教授。本经意同时涵盖了后世称为顿门、渐门两派的教法,事故八世纪十于吐番展开著名的顿渐之诤,主张渐悟的莲花戒(Kamalasila)与主张顿悟的无垢友( Vimalamitra),分别依据此经写成《圣入无分别总持广释》及《顿入无分别修习义》,因此本经也是研究吐番僧诤的重要典籍。
【5. 大中观集 • 3.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对勘及研究】
序言与后记
第一讲 前言
第二讲 后记
第一章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之梵文原本与藏、汉文译本
第一讲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之梵文原本
第二讲 (一)吉尔吉特本
第三讲 (二)尼泊尔本
第四讲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之藏译本
第五讲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之汉释本
第二章 后世论师对《圣入无分别总持经》之解读
第一讲 安慧造《唯识三十论疏》
第二讲 敦煌伯希和藏文卷 116号
第三讲 莲花戒造《修习次第》
第四讲 无垢友造《顿入无分别修习义》
第五讲 努佛智尊者造《禅定目炬》
第六讲 《圣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细疏最上心髓》
第七讲 阿底峡造《菩提道灯论》
第八讲 宗喀巴大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九讲 不败尊者造《辨法法性论释论》
第三章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于大乘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一讲 中观与瑜伽行
第二讲 两系瑜伽行
第三讲 真谛与安慧
第四讲 弥勒“古学”与唯识“今学”
第五讲 瑜伽行中观
第六讲 有关“弥勒五论”
第七讲(一)汉传“弥勒五论”
第八讲(二)藏传“弥勒五论”
第九讲 小结
第四章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梵本及藏译、汉译对勘
第一讲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梵本及藏译、汉译对勘
第二讲 附:梵、藏、汉辞汇对照表
第五章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导论及经文结构
第一讲 弥勒“离相四加行”
第二讲 龙树“四重缘起”
第三讲(一)业因缘起
第四讲(二)相依缘起
第五讲(三)相对缘起
第六讲(四)相碍缘起
第七讲 “不遣余外”与中道
第八讲 如来藏藏识
第九讲 经文结构
第十讲 (一)说入无分别观修次第
第十一讲 (二)说“无分别”之定义
第十二讲 (三)后分
第六章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疏
第一讲 《圣入无分别总持经》疏
第七章 由弥勒瑜伽行与宁玛派修证说“入无分别”
第一讲 弥勒瑜伽行
第二讲(一)弥勒瑜伽行的内容
第三讲(二)弥勒瑜伽行的修习
第四讲 离相加行四位与四正加行
第五讲 瑜伽行止观修习
第六讲(一)唯识古学与今学
第七讲(二)由《入楞伽经》说止观修习
第八讲(三)由《解深密经》说止观修习
第九讲 宁玛派修习
第十讲(一)三法门与三瑜伽
第十一讲(二)念修四支与五道
第十二讲(三)宁玛派止观
第十三讲 说“入无分别”
第十四讲(一)分别与无分别
第十五讲(二)入无分别
第十六讲 余说
关于本网站
本网站旨在宣扬佛家根本思想----如来藏。
本网站信息皆采集于互联网。